“又见普陀·海丝拾遗”渔民画来象山走亲

-- “又见普陀·海丝拾遗”渔民画来象山走亲
发布时间:2024-07-19 浏览量:2130 点赞: 0 收藏

7月18日,普陀区文化馆书记郑晓艇、普陀区文化馆视觉艺术中心主任柯军等一行人,带着“又见普陀·海丝拾遗”渔民画前来象山县文化馆走亲。

普陀渔民画源于古代船饰画,萌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,生长于改革开放时代。在创作题材上,大都以反映渔村的生产情景、劳动生产场面、民间传记、故事为主题,作者通过对渔村的生产、劳动、生活环境画面的描述,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讴歌;在艺术技巧上,既继承了色彩对比强烈、造型夸张、画面饱满等传统手法和基本特点,又透露出粗犷热烈的大海气魄;在表现手法上,它以艺术手段上的不真实和生活细节的真实、造型上的夸张随意和制作上的精致形成强烈反差,从而加强对比中的和谐。 

近年来,普陀渔民画在原来写实为主的基础上发生变异,大胆吸收西方现代绘画观念,把现实世界变为主观世界,充分发挥浪漫主义的想象,形成了构思新颖、形象质朴、造型奇特、色彩强烈等特点。从上世纪至今,普陀渔民画赢得了国内外专家与观众的青睐,赴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日本等10多个国家展出,入编各类画册,入藏多家美术权威机构,数以百幅被外宾收藏,享誉海内,蜚声世界,老外惊呼:“东方毕加索!”普陀也因此连续三次被文化部授于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称号。 

这次“又见普陀·海丝拾遗”2024年普陀·象山文化走亲渔民画作品展,共汇集了20余幅内容各异的渔民画作品,均是往年入选全国各种展览和获奖的作品,作者均系业余作画的渔民及渔家姑嫂,他们热爱海岛、热爱生活,在创作中联想,在联想中表达,以简单朴实的画笔反映出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。作品豪迈奔放、自由洒脱,充溢着大海的味道。

一审:胡仙仙

二审:楼美易

三审:奚斌辉